top of page

FOLLOW ME:

  • Facebook - Grey Circle
  • Instagram - Grey Circle
  • YouTube - Grey Circle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Search

新北石門老梅石槽 當它成為IG打卡景點之後 – 照片下的生態之美映出人的醜陋

  • Richard Li
  • Apr 9, 2018
  • 5 min read

新北市石門區老梅里

老梅里,位在新北市北海岸的石門區,默默守候海岸曾經相當寧靜的社區,過去可能鮮為人知的鄰里。如今她的名氣已不可同日而語…。

近年「老梅」關鍵字湧入爆量的注目和焦點。老梅石槽成為網紅網美IG(instagram)爆紅集點項目之一,透過各種新的媒體管道熱播關係,現在每到假日走進社區裡還真以為到了一個熱門的海水浴場一般,小販商林立,有賣大腸包小腸的,有賣石菜花凍的,更多的是雜沓於此一次性消費的訪客們。

綠石槽的生成

位於北海岸石門區老梅里的「綠石槽」(又稱「潮溝」或「海蝕溝」)海岸,是全台唯一的特殊地景,每到綠石槽生成季節時總是美不勝收。

排列整齊的石槽,是由大屯火山爆發後,遺留海岸邊的火山礁岩在波浪長期的沖刷下,質地鬆軟的部份被侵蝕,留下較堅硬的部份而形成溝槽。簡單地來說,即中學時地理課學的「差異侵蝕」結果;北海岸的各種奇岩怪石地形也同樣因差異侵蝕而成形,例如女王頭、燭台嶼等。

「綠石槽」特殊地景,是在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經由浪花浸潤了石槽的岩面而滋生各種綠色的海藻,到了四月份東北季風漸歇時,於石槽上開始因光合作用關係熱絡地生成綠油油的海草(藻)貼附,型成令人驚嘆不已的「綠石槽」獨特海岸景觀。綠石槽只出現在四、五月份,隨後海藻在夏日陽光的曝曬下而消失,這段短暫而美麗的季節中,吸引“巷仔內“專業攝影師或生態觀察家來此捕捉美景或拍攝婚紗照。

那年純靜的老梅社區與今日的雜沓亂象

老梅社區,位在北海岸石門區靠海的一個小小的村落。2012年我大三時候,因為一堂環境教育課程,有機會和同學們來到老梅社區從事文化及生態觀察。當時甫聽到「老梅石槽」這個名詞時一頭霧水,心想什麼「老妹?!」(沒錯就是屁孩樣) 出發前找相關資料後才曉得綠石槽的這個特殊地景。

出發當天是三月底的一個星期六的午後,當時我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老梅社區,捷運到淡水站後,接著轉乘公車約莫40-50分鐘抵達老梅社區口的公車站,省道往內走進就是社區村落了。走進社區時候可以嗅出這裡的純樸以及遺世的氛圍,老屋舊宅比鄰,社區中完全沒有便利超商,只有老伯守著的小柑仔店,社區內除了路上幾個阿公阿嬤傴僂蹣跚外,靜得像即將消失的村落一般.汽車時速40公里駛過的聲音聽來都是巨大聲響。而我們一行外來旅客也顯得格外突兀。

五年前,IPHONE4才剛問世,FACEBOOK也開始流行不太久,當時甚至還沒有instagram,是個說起來很近卻又因為科技的關係感覺已經遙遠的時空......

2017四月初,天氣象預報這個星期日是大晴天,和朋友L討論去哪裡曬一下因近日陰雨綿綿戴上的霉氣,「聽說北海岸的老梅石槽很美,那我們去走走好嗎?」 「好呦!我去過!我來當導遊~」。

五年後再度到訪老梅社區,與五年前感受截然不同。這天是騎著摩托車從台北前來,由省道彎進社區的小路上已因為人潮關係微地塞了車,人車雜沓,終於停車場旁的角落找到可以停機車的位置。停了車後慢慢地往海岸邊步行過去,短短的距離讓我以為自己來到的地方是某個熱門的夏日海水浴場,在岸邊的堤上兩排小攤販,有香腸攤、熱狗攤之類容易討好人的一台台小吃攤。

今天的人潮可能因為今天天氣特好的關係,不過可以推測這樣的熱潮更是因為這兩年來持續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老梅春天石槽景致成為熱門打卡景點,這兩年來瞧見多位臉友在這個地方打卡美照一張張,照片的讚數也屢創新高,果然美景配美人就是人氣的絕對值。

這天的老梅社區的樣貌和五年前的純樸與靜謐差別有點過大,我暫時還無法意會過來。其實今日是抱著可以到這享受清幽舒服的春天星期天午後,讓明天上班的憂鬱情緒有些情境可以找到出口,不過現實的景象和期待中的差異似乎有些過大......

走下堤防,眼前見到的石槽上面有一些光禿禿的藻類,看似命懸一線地緊抓著石槽面,她們原本應該舒坦綠映地攀附寄生,而此刻卻在海浪還有眾多的鞋底下飄阿飄地盡量緊抓不被海水帶走。

我以為簡單的生態與景色保護是很常識的概念,但其實卻不然。曾經看到幾位臉友PO文美照是站在翠綠的綠石槽上面拍照擺態,看了很是難過卻也只能適時給予機會教育。

石槽及其綠映的形成經由大自然年復一年的洗禮醞釀沉澱而來,遊客們為了捕獲美照放在社群網路上吸引眼球注目而不思考地如此破壞生態,這樣的狀態不只在客觀上顯得自己有是多麼無知與醜陋,更是令人難過與可悲。

星期日今天,我眼前看到的不是一、兩位站在綠石槽上踩踏了,而不誇張是數百位愚民….。當下我覺得無奈也相當沮喪,原來抱著雀躍心情來到老梅希望再次被石槽景觀的美麗撼動也洗禮一番;而我的確被震撼了,被愚蠢人類的無知和自大。

眼前實在太多人,太多人在破壞蹂躪了,他們吆喝著彼此互相幫忙拍照,橫跨在石槽上面走跳,而岸邊的告示白佇立著禁止踩踏實嘈的標示。我無能為力,原來這就是所謂獨醒的孤獨,但當下的自己顯得再愚蠢不過,想著是否我才是自私自大的那個人呢?我不曉得可以做些甚麼,看著綿延一公里在石槽上拍照、踩踏、抽煙、玩鬧的人群。

「怪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喬治・居維耶(Georges Cuvier,1769-1832)

解決與改進的可能

於是我決定,決定回來後寫下這一篇文章,讓我可以觸及到的人看看這些照片中無知的作為是如何破壞寶貴的生態;也希望順道藉此讓人曉得,老梅石槽的生成原因及由來,大自然生而於斯的故事和其珍貴的特點,而非只是拍拍美照炫耀一下就揮揮衣袖,如果可以的話,當個文明和有文化的人絕對是更有魅力及氣質出眾的。

如果老梅社區有社區中心的話,建議在下到岸邊前設下一個關口,讓大老遠前來的旅客可以有一個生態教育的機會。「怪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

台中高美溼地的保育是一個很棒的典範。為了保護被大批遊客破壞的濕地,搭起了綿延數公里的木棧道,除了制止了遊客破壞的途徑,也增加了區域上人工景觀和大自然互相調和的地景特色。

外部參考資料 ─ http://www.northguan-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2497

 
 
 

Comments


© 2023 by Closet Confidential.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b-facebook
  • Twitter Round
  • Instagram Black Round
bottom of page